牛津大學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新數據揭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系外行星大氣層
指南者留學
2022-11-25 00:03:58
閱讀量:1184
<p>該望遠鏡的高靈敏度儀器陣列被訓練在一顆名為WASP-39 b的“熱土星”的大氣層上,這顆行星的質量與土星相當,圍繞著一顆約700光年遠的恒星運行,該行星名為WASP-39 b。一個包括來自50多個不同機構的100多名科學家的國際團隊分析了這些數據。</p>
<p> </p>
<p>在這些前所未有的發(fā)現(xiàn)中,有一項是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探測到二氧化硫,這是一種由行星母星的高能光引發(fā)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分子。在地球上,上層大氣中具有保護作用的臭氧層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形成的。</p>
<p> </p>
<p>新的讀數還揭示了大氣中活躍化學物質的跡象。“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系外行星上看到光化學的具體證據——高能恒星光引發(fā)的化學反應,”牛津大學物理系蔡尚民博士說,他是二氧化硫分析的主要作者。“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前景,可以用JWST推進我們對系外行星大氣的理解。”</p>
<p> </p>
<p>韋伯還以更高的分辨率觀測到了二氧化碳,提供的數據是之前觀測報告的兩倍。韋伯望遠鏡探測到的其他大氣成分包括一氧化碳、鈉、鉀和水蒸氣,證實了之前太空和地面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并發(fā)現(xiàn)了此前從未見過的波長更長的其他水特征。</p>
<p> </p>
<p>系外行星大氣中化學成分的完整名冊使研究人員能夠估計不同元素之間的豐度,如碳氧比或鉀氧比。這將有助于我們了解這顆行星——或許還有其他行星——是如何在年輕時從母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盤中形成的。</p>
<p><br />物理學副教授Vivien Parmentier(牛津大學物理系),分析中所有五項研究的合著者,說:“通過探測二氧化硫,我們第一次在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接觸到硫原子。”再加上對二氧化碳和水的探測,讓我們能夠接觸到碳原子,這讓我們對地球的構成元素有了更全面的認識。”</p>
<p> </p>
<p>wasp - 39b的化學物質清單表明,它曾被稱為星子的大型巖石體嚴重轟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天體使其大氣中的巖石物質豐富起來。數據還表明,大氣中的氧比碳豐富得多,這表明wasp - 39b最初是在遠離中心恒星的地方形成的。</p>
<p> </p>
<p>作為第一個JWST項目的一部分,這些觀察結果立即公開,使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參與了非常廣泛的社區(qū)努力。貢獻作者杰克·泰勒博士(物理系)說:“參與這個致力于提升早期職業(yè)研究人員的社區(qū)努力是非常令人振奮的。”開放科學的方法帶來了一種透明和合作的文化,我們希望這種文化能延續(xù)到JWST時代。”</p>
<p> </p>
<p>這些數據是使用JWST的三種儀器(NIRSpec、NIRCam和NIRISS)捕獲的,這三種儀器使用紅外光檢測在可見光下無法檢測到的化學指紋。為了看到來自wasp - 39b的光,JWST跟蹤了這顆從其恒星前面經過的行星,讓恒星的一些光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大氣中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吸收不同顏色的星光,因此產生的光譜表明存在哪些分子。</p>
<p> </p>
<p>除了牛津大學,其他參與分析的英國機構還有布里斯托大學、埃克塞特大學、萊斯特大學和華威大學。</p>
<p> </p>
<p>關于WASP-39 b的新研究有:</p>
<p> </p>
<p>系外行星大氣光化學的直接證據(蔡尚民博士領導)</p>
<p><br />用JWST NIRCam對系外行星WASP-39b的早期發(fā)布科學</p>
<p><br />JWST NIRISS早期發(fā)布的WASP-39b系外行星科學</p>
<p><br />JWST NIRSpec G395H對系外行星WASP-39b的早期發(fā)布科學研究</p>
<p><br />利用JWST NIRSpec棱鏡對系外行星WASP-39b的早期發(fā)布科學</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